(14) 白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、创造
(15) 以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为荣
(16) 爱护和尊重自己
(17) 有效的时间管理
(18) 有效安排自己要做的事
4。 人格发展
第 29 页 共 81 页
(19) 认识自己拥有和未有的能力
(20) 能够改变妨碍自己成长的信念
(21) 具备有效思维的能力
(22) 肯定自己拥有与别人一样的资格
(23) 尊重每一个人的界限
(24) 认识和珍惜自己能够做到的对世界的影响
5。 情绪智能
(25) 明白情绪其实是来自本人的信念系统
(26) 接受自己的情绪
(27) 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
(28) 关心别人的感受
(29) 明白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
(30) 能够接受 “失去 ”
6。 人际沟通
(31) 有效表达白己的意思
(32) 能够主动与人接触
(33) 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
(34) 能够妥善处理别人的不当言行
(35) 能够面对公众说话
(36) 良好的谈判辩论能力
这 36 项心理素质,任何人都不会天生就有,而是必须在成长
培育出来。这些心理素质,不会限制一个人的人生取向和生活模式。相
地,无论在什么环境、做什么工作,都能够让这个人活得更开心、更成
所有的心理索质,都可以在家庭、学校,经由成年人引导而让孩子建立
来。
假如没成长,在恋爱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
过程中
反
功。
起
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人,他会欠缺上面
36 项中的某些心理素 质,同
时会有与那些素质有关的问题出现,看看今天社会里青少年的问题,便
很容易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没有充分成长了。
总的来说,没有充分成长的人,还会保持小孩子的心态
没有做该做的事、不能妥善地照顾自己、有问题出现时不是逃避就是找
人代其解决、多抱怨、无力感重、人际关系欠佳、只求外表威风、不讲
际的提升 ……
这样的人,往往期望在婚姻中找到父母,而婚姻配偶是不能
母的,就算愿意也绝对不会成功。所以,很快便有失望的情绪出现,对
方有大量的不满,婚姻可能因此而变得极不愉快。
会
:不负责任、
别
实
做对方 父
对
不少婚姻里,因为两人都没有充分成长,而每天都生活在争吵中。
样的人,在婚姻破裂分手时会感到十分痛苦,不愿放弃对方。他们的内
有一个矛盾 :这个伴侣不能继续,但是,我不 能放弃爸妈 !
有人结束一段婚姻,很快便展开另一份感情,也有人在一份
题的感情关系尚未结束时便展开另一份感情关系。这些人都是迫不及待
在找爸妈,结果是另一次的失败和失望。
没有充分成长的人,如果了解了自己的状态与需要,就可以
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,从而帮助自己补回那份成长。这是一个过程,需
一段时间,若能有 NLP 的帮助,会更快、更 理想地完成。
这
心
出现了 问
地
不断提 醒、
要
第 30 页 共 81 页
埃里克 · 埃里克森的 “成长的五个阶段 ”
社会学家埃里克 · 埃里克森 (Eric H。 Erikson) 的研究指出,一个人
从生到死,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。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
而没有充分地成长,这个人在生活中会感到乏力出现困扰。最初的五个
因
阶
段应该在 21 岁之前形成。我发现很多辅导个案的情况与他说的吻合
的心理障碍 。与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很大的关系。
21 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 :
· 第一个阶段 :1 岁以前 —信任与不信任
· 第二个阶段 :2 岁一 3 岁— 自主与羞愧
· 第三个阶段 :4 岁一 5 岁— 主动与内疚
· 第四个阶段 :6 岁一 11 岁—勤勉与自卑
· 第五个阶段 :12 岁一 21 岁 —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
下面简略地介绍每一个阶段的意义。
第一阶段 :1 岁以前一一信言任与不信任
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:
· 肚饿 — 被喂食物
· 受惊 — 被拥抱
· 哭泣 — 被拥抱
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,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
方。长大后,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。
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,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
全的地方。
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,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
个性 (特征 ):
· 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 ;
·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;
· 需要别人照顾 ;
· 不能信任任何人。
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:
·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,而且表现出偏执狂症的倾向,如
暴饮暴食,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。
第二阶段 :2 岁一 3 岁—自主与羞愧
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:
·u23401X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,注意到身休的能力及限
(如控制大小便 )。
若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,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,他会获得
满自主能力的感觉,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 有一份影响力。
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,孩子在成长中得不
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,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
中,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羞愧的感受。
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,长大后可能会出
个性 (特征 ):
· 经常觉得自卑、无用及不可爱 ;
·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;
·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;
:今天
地
安
的
制
充
到鼓励,
现以下 的
第 31 页 共 81 页
· 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
· 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。
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:
;
·u19981X知道白己真正需要些什么,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,害
验,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。
第三阶段 :4 岁一 5 岁— 主动与内疚
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:
· 喜欢幻想、创造及按照白己的主意行事 ;
· 发展出主动性。
若在这个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,受到家长的支持,他
出他的想法,表达他的情绪,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。
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,家长不支持他,反
出的尝试而处罚他,他会觉得内疚、有犯罪感,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,
者秘密地进行。
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,长大后可能会出
个性 (特征 ):
· 害怕犯错 ;
· 感到无助及内疚 ;
· 只懂得安慰别人 ;
· 回避风险 ;
· 隐瞒错误。
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:
·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;
·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;
·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;
·u19981X断地去讨好别人。
第四阶段 :6 岁一 11 岁—勤勉与自卑
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:
· 这一阶段的孩子,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。
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,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
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,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。
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,经常严厉地批评或
子,孩子会不信任自己,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。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
不及别人的感觉。
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,长大后可能会出
个性 (特征 ):
· 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;
· 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;
· 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。
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:
· 凡事要求完美 ;
· 经常拖延及耽搁 ;
·u19981X知如何达到目标。
怕有新的 经
会常常 说
而因他 做
或
现以下 的
习并表 示
忽略了 孩
或
现以下 的
第 32 页 共 81 页
第五阶段 :12 岁一 21 岁 —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
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:
·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;
·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;
·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;
·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
·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。
;
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,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
觉,尝试新的想法,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。
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,不支持他,又不引
索,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,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
一个轻浮的人。
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,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
个险 (特征 ):
·u19981X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;
·u23545X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;
·u19981X能确定人生目标 ;
·u20381X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。
·u19982X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:
·u38656X要不断地谈恋爱 ;
·u38656X要凭拥有的财物、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地
NLP 中的 “自我价值 ”概念
身份、自我价值和角色
想及感
导他去 探
成
的
位。
一个人的 “身份 ” 是他作为一个 “人” 的最高层面 :我是一 个怎样的
人,我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(内地心理工作者称之为 “ 自我”)。“身份 ”是
一个综合的名称,为了能够对
“身份 ”有更 多的认识,我们需要看看它 的
实质,那就是 “自我价值 ”。
自我价值是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本质,就像是一颗钻石的本体
份就是整颗钻石。钻石的多个面,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出钻石的光芒,就
一个人生活中的多个角色,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反射面。所以
份是由很多个不同的角色组成,每个角色都有一不完全一样,甚至很不
的信念、价值观和规则。
质素,身
如
身
同
综上可知,自我价值 (身份 )包括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、价 值观和规 则。
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,都有符合该角色的信念、价值观和规
因此,在不同角色中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出现,但是,总
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。自我价值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。它的不
就是今天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基本根源 !
NLP 相信一个人已经拥有使自己人生成功快乐所需的所有能
一个人感到未能在每天、每件事中体验这份成功快乐,除了检讨是否没
则。
离
足,
力,如果
有
在事情中做到三赢之外 (我好、你好、世界 好),也可以凭检讨和提升自 我
价值而有所改善。
身份往往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层之中,在那里,文字的作用不
文字不容易描述和解释身份,用比喻和例证较为容易。当一个人意识到
份有所不足,他便已经开始了提升之路。因为潜意识存有比对、反省的
力,也因此而会开始寻找和发展新的神经元网络。
大,所以,
身
能
第 33 页 共 81 页
自信、自爱和自尊
一个人的白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。在孩童的阶段,身
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,如何教给他就每件事做出反应,决
了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。
简单地说,自我价值就是自信、自爱、自尊。
·u33258X信就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。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,就不
对别人有信心,别人对他也不会有信心。
·u33258X爱就是爱护自己。一个人不爱自己,就不能爱护别人,别人也
会爱护他。
·u33258X尊就是尊重自己。一个人不尊重白己,就不能尊重别人,别人
不会尊重他。
·u33258X信是信赖自己的能力,也就是那种能够带给一个人正面价
力。任何能带给自己很多价值的东西,自己都会爱护它。对它有了爱护
心,才会尊重它的存在。自信不足的人,不会爱护自己,也会做出种种
边
定
能
不
也
值的 能
之
事
去使别人不爱护自己 ;自爱不足的人, 不会在乎如何尊重自己,也不会在
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。所以,必须先有足够自信,才能够建立足够的自
和自尊。
自我价值不足
爱
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,并不是那些处处显出力量的人,如果
要拿着刀走路,他的胆子肯定大不到哪里去。真正有足够自信的人,无
与什么人相处,对方都会感到自然,得到他的尊重,同时对方也会觉得
该给这个人足够的尊重。
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白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
一个人 需
论
应
的关系。
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
100 分的自我价值,其中内心的占
80 分,外表的
占 20 分。因为需要外表的 20 分,所以就算自信十足的人,仍会想穿得
看一点,希望有人赞美他。
好
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出充分的白我价值的人, 例如内
分,可能他会有两种心态 :
心只有 30
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
道他内心只有 30 分,因此不惜一切地去
维持 “我有不只 80 分 ”的假象。例如事事争强,注重面子
(表现出更高 分
数); 故意做炫耀力量的事、故意与代表权力的人作对,或者故意违反规
坚持己见、任意妄为、不顾他人等。
定,
第二种是知道不如人,处处退缩,怕承担责任,不肯认错
(分数太少 ,
不能再减 ); 到处批评别人,希望借此使他人减分,终于与自己同等。自
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方法增加外表的分数,例如爱买名牌产品、
拜明星、标新立异、与暴力闹事的人为伍、做出种种出轨行为等。这些
我
崇
现
象,往往持续到成年。其中嗜赌的行为恐怕就是希望用
表现,明显地表现出自我价值不足。
5 分博取 20 分的
一个母亲把四岁的亲生女儿从
23 层楼抛下。她对女儿的生命
如此轻
视,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
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出足够的自我价值。
(不爱自己怎能爱别 人?) 。她在成长
反之,一个有足够自信、自爱和自尊的少年,会拒绝不良分
子引诱 他
尝试吸毒。他会说 :“我有如此大的能力,能够做这么
多的事,有这么多
的方法去找到乐趣和满足,我不需要这些。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,
取别人对我的尊重。这些毒品能够给我的,不值得我去做这些事。
”
争
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价值不足时,潜意识里会不断地找寻侥
幸、以少
第 34 页 共 81 页
博多、不劳而获或者占便宜的机会。贪心、爱冒险、小器、妒忌、自私、
见利忘义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。到处说人坏话爱讨论花边新闻,揭发别
隐私,爱捉弄别人,只说不做等,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。
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
人
一个人最严重的 “局限性信念 ”是三个关于 “ 身份 ”的信念,这些 信
念可以归纳为三类:
“能力性 ”的局限信念一一 “我没有能力 ” (helplessness) 。
例“ 我不能放松 ” 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
(capability